# 美式和平許願公司的比特幣願望位於佛羅裏達州的美式和平許願公司每天都接待大量"許願者"。加密貨幣行業人士也像其他人一樣排隊等候,希望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位喜怒無常的"精靈"——被稱爲"橙色之人"的主人,每週都在他那鄉村風與夜總會風格結合的私人俱樂部中"開庭",伴隨着80年代經典流行音樂,周圍簇擁着一羣阿諛奉承者。精靈本身並無善惡之分,我們真正需要評判的是許願者的願望是否合理。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有關於"錯誤願望"的道德故事,那些試圖通過捷徑獲得成功、財富或幸福的願望,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這些故事的核心寓意是:生活中沒有"捷徑按鈕",所有的美好都源於努力和付出。在全球加密貨幣行業中,有兩個備受關注的"願望"值得討論——一個是建立比特幣戰略儲備(Bitcoin Strategic Reserve, BSR),另一個是推動美式和平風格的加密貨幣監管。從整體來看,許多加密從業者希望政府通過印鈔購買比特幣,作爲國家儲備的一部分,同時希望爲他們所持有的加密相關業務建立有利的監管壁壘。我認爲,這些願望是錯誤的方向。我們應該選擇更艱難但更有意義的道路,向"精靈"提出一個即使下一屆政府(無論其政治黨派如何)上臺後也無法輕易推翻的請求。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將論證爲何BSR和拼湊出來的加密監管法案對行業發展而言,無論是在本地還是全球範圍內,都會帶來負面影響。隨後,我將爲那些每天排隊等待向這位"橙色精靈"許願的人們提供一些建議,告訴他們應該許哪些更有價值的願望。## 比特幣戰略儲備(Bitcoin Strategic Reserve, BSR)任何可以被購買的東西,同樣也可以被出售。當政府囤積某種資產時,其核心問題在於,這種買賣行爲通常是出於政治目的,而非經濟利益。在當前全球經濟體系的框架下,比特幣能爲政府帶來什麼直接作用嗎?答案是否定的。比特幣不過是另一種金融資產。雖然一些讀者可能認爲比特幣是"史上最堅硬的貨幣",由"唯一的真神"中本聰創造,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那位"精靈"(暗指政治人物)的行動並不是源於對神靈的敬仰,而是爲了迎合那些將他送上權力寶座的選民羣體。假設川普真的成功建立了一個比特幣戰略儲備(BSR)。政府按照某位參議員的提議,購買了一百萬枚比特幣。結果會如何?比特幣價格迅速飆升,市場陷入狂熱,但隨着政府完成購買,比特幣的"只漲不跌"趨勢也戛然而止。時間快進兩到四年。到2026年,選民可能因爲川普未能有效控制通脹、結束無休止的戰爭、改善食品安全或解決政府腐敗等問題而感到失望,反對黨或許會借此東風重新掌權。如果他們在衆議院獲得了足以推翻總統否決權的絕對多數席位呢?再假設到了2028年,一位反對黨總統當選,他可能會以"鳳凰涅槃"般的姿態崛起。而與此同時,某些爭議性政策,可能再次成爲現實。對此,部分選民或許會歡呼雀躍。對於一個即將上臺的反對黨控制的政府來說,尋找現成的資金來滿足其支持者的需求是首要任務。而這不僅是反對黨,實際上任何政黨都難以避免這一邏輯。此時,政府手頭的比特幣儲備——一百萬枚靜靜躺在那裏,只需要一紙籤字,就可以被用作"提款機"。市場自然會擔憂這些比特幣何時、以何種方式被拋售。政府是會盡可能減少對市場的衝擊、最大化美元收益,還是會出於政治目的,故意打壓那些支持"橙色之人"的加密貨幣持有者?我們不得而知。但這種不確定性將嚴重打擊市場對比特幣及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的信心。如果政府決定囤積包括其他加密貨幣在內的"垃圾幣"(shitcoins),這些加密貨幣將不可避免地被轉化爲一種強有力的政治工具。然而,作爲一項純粹的政治策略,政府真的會認真參與到加密社區中嗎?他們會捐款支持比特幣核心開發者的工作嗎?會運行比特幣節點嗎?或許有可能......但從目前關於BSR的討論來看,這更像是一個"買了就放着不管"的計劃。執政黨可能會看到比特幣價格飆升,然後宣布"任務完成",並借此機會在每盤 10,000 美元的豪華晚宴上向支持者募集更多競選資金。別去責怪玩家,責怪這個遊戲規則吧。然而,向"精靈"提出這樣的願望,可能會在兩年內給加密行業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拼湊式的加密法案要理解一個加密貨幣持有者(Hodler)希望的監管政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看他們的投資組合。從我遠離"精靈"周圍喧囂的視角來看,那些在中心化加密金融中介機構中有大量投資的人,往往是最有可能實現其監管願望的羣體,因爲他們的聲音最大。不幸的是,那些致力於構建真正去中心化技術和應用的開發者,在這個週期中並沒有足夠的財力來參與政治博弈。當前最富有的加密從業者通常掌控着交易所、經紀服務或某種借貸平台。因此,如果加密監管願望真的被滿足,可能會以一種復雜且帶有高度規範性的法規形式呈現,而只有那些資金雄厚的大型中心化公司才能承擔得起合規成本。這是因爲,唯一能夠理解這些法律的人,是那些在各種監管機構之間遊走的職業企業律師。而這些律師的收費可不便宜——每小時高達 2,000 美元。也許在某些地方這算是"白菜價",但在我看來,這可是一筆昂貴的花費。這真的是更廣泛的加密社區希望得到的結果嗎?難道這一切只是爲了讓某些頭部交易所的CEO們更加富有?我並不是在批評他們;他們只是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通過建立壟斷結構來最大化股東價值,從而讓他們的業務脫穎而出。或許那些大型交易所和資管公司的股東確實希望看到這樣一個拼湊式的加密法案。但在我看來,這種法規並不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雖然它對加密行業沒有直接的負面影響,但也絕對談不上有任何積極作用。對於那些因爲認爲某國擁有一個"對加密貨幣友好"的政府而選擇搬遷到這裏的創業者們,請務必三思而後行。如果你默許這樣的局面,你的創業公司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那些依靠復雜繁瑣的監管壁壘保護自己的壟斷企業,對真正的創新毫無興趣。他們會利用自己獨特的特權地位,將潛在的競爭者拒之門外。作爲創業者,你或許是乘坐商務艙飛抵目的地的,但最終離開時,很可能只能坐經濟艙回去。## 許個願吧如果讓我許願,我會希望什麼?我會告訴你答案。但按照我的風格,在揭曉之前,我們需要先回顧一下金融史,並結合我的視角來解讀某些關鍵事件。問題的核心在於,爲什麼"精靈"會滿足我的願望,或者至少是一個接近的變體?"精靈"以及那些實際掌控國家運作的助手們,只會在我的願望有助於實現他們目標的情況下,才可能答應。某位政治人物的兩位關鍵助手——財政部長和國務卿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改革全球經濟秩序,來鞏固美元的地位並維持國家霸權。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美元體系實際上由兩部分組成:一種是貨幣,另一種是儲備資產。自1944年布雷頓森林協議籤訂以來,美元一直是全球的儲備貨幣,但儲備資產的形式卻隨着時代的變遷而發生了變化。## 美元體系的儲備資產演變**1944 - 1971:黃金**在這一時期,美元的價值被固定爲每盎司黃金35美元。那些與"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結盟的主權國家可以以這一價格用美元兌換黃金。**1971 - 1994:石油**爲了支付越南戰爭的龐大開支,以及其前任總統推行的大規模社會福利計劃,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決定終結金本位制。自此,儲備資產轉變爲石油美元。沙特阿拉伯成爲第一個明確同意以美元定價石油的國家,並將其石油收入的美元盈餘投資於美國國債。這一安排使得美國財政部能夠發行債券,而這些債券實際上由全球最大邊際石油生產國的石油流量作爲支撐。**1994 - 2025:全球出口國的外匯儲備**進入1980年代,美國通過提高石油產量和提升經濟的能源效率,大幅增強了自身的經濟韌性。而與此同時,中國以及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使得商品能夠以極低的成本生產出來,供美國和西歐的消費者消費。1994年,中國採取了大規模人民幣貶值的策略,正式加入了以出口換取外匯儲備的全球重商主義競賽。這些出口國被允許進入龐大的西方消費市場,但條件是必須以美元定價商品,並將盈餘美元投資於美國國債。**2025 - 未來:比特幣/黃金**然而,中國並不甘心繼續充當"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體系中的附屬角色。對於中國來說,20世紀是一個"屈辱的世紀",軟弱的清朝皇帝與列強籤訂了不平等條約,而接踵而至的兩次世界大戰和一場內戰更是讓國家陷入深淵。在歐洲文藝復興之前的漫長歷史中,中國曾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因此,中國共產黨(CCP)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視爲核心目標。實際上,"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理念並非美國獨有——中國自1949年以來就一直在追求自己的民族復興。爲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從一個低成本、低質量的制造國成功轉型爲一個低成本、高質量的生產國。然而,當中國領導層意識到,用盈餘購買更多的美國國債只會進一步鞏固其作爲美國"次級強國"的地位時,他們決定停止積累國債。在過去的默契下,每一美元的出口盈餘都必須用來購買等值的美國國債。然而,根據過去12個月的公開數據,中國雖然通過出口盈餘賺取了1萬億美元,但其美國國債儲備卻減少了140億美元。這一趨勢也引起了其他出口國家的注意。在快速發展的全球南方國家中,大多數與中國的貿易額已經超過了與美國的貿易額,盡管這些貿易大多仍以美元計價。"去美元化"並不意味着完全拋棄美元,而是將盈餘投資於那些未被"美式和平"主導的資產,例如比特幣和黃金。這標志着全球經濟秩序的一種潛在轉型。某些政治人物的助手們面臨着一個棘手的問題:他們需要設計一個新體系,既能保留美元作爲全球貿易的主要計價貨幣,又能找到一種合適的儲備資產,以維持美國國債市場的正常運轉。如果他們真
比特幣儲備與監管願景:加密行業應許下更有價值的願望
美式和平許願公司的比特幣願望
位於佛羅裏達州的美式和平許願公司每天都接待大量"許願者"。加密貨幣行業人士也像其他人一樣排隊等候,希望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位喜怒無常的"精靈"——被稱爲"橙色之人"的主人,每週都在他那鄉村風與夜總會風格結合的私人俱樂部中"開庭",伴隨着80年代經典流行音樂,周圍簇擁着一羣阿諛奉承者。
精靈本身並無善惡之分,我們真正需要評判的是許願者的願望是否合理。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有關於"錯誤願望"的道德故事,那些試圖通過捷徑獲得成功、財富或幸福的願望,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這些故事的核心寓意是:生活中沒有"捷徑按鈕",所有的美好都源於努力和付出。
在全球加密貨幣行業中,有兩個備受關注的"願望"值得討論——一個是建立比特幣戰略儲備(Bitcoin Strategic Reserve, BSR),另一個是推動美式和平風格的加密貨幣監管。從整體來看,許多加密從業者希望政府通過印鈔購買比特幣,作爲國家儲備的一部分,同時希望爲他們所持有的加密相關業務建立有利的監管壁壘。我認爲,這些願望是錯誤的方向。我們應該選擇更艱難但更有意義的道路,向"精靈"提出一個即使下一屆政府(無論其政治黨派如何)上臺後也無法輕易推翻的請求。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將論證爲何BSR和拼湊出來的加密監管法案對行業發展而言,無論是在本地還是全球範圍內,都會帶來負面影響。隨後,我將爲那些每天排隊等待向這位"橙色精靈"許願的人們提供一些建議,告訴他們應該許哪些更有價值的願望。
比特幣戰略儲備(Bitcoin Strategic Reserve, BSR)
任何可以被購買的東西,同樣也可以被出售。當政府囤積某種資產時,其核心問題在於,這種買賣行爲通常是出於政治目的,而非經濟利益。在當前全球經濟體系的框架下,比特幣能爲政府帶來什麼直接作用嗎?答案是否定的。比特幣不過是另一種金融資產。雖然一些讀者可能認爲比特幣是"史上最堅硬的貨幣",由"唯一的真神"中本聰創造,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那位"精靈"(暗指政治人物)的行動並不是源於對神靈的敬仰,而是爲了迎合那些將他送上權力寶座的選民羣體。
假設川普真的成功建立了一個比特幣戰略儲備(BSR)。政府按照某位參議員的提議,購買了一百萬枚比特幣。結果會如何?比特幣價格迅速飆升,市場陷入狂熱,但隨着政府完成購買,比特幣的"只漲不跌"趨勢也戛然而止。
時間快進兩到四年。到2026年,選民可能因爲川普未能有效控制通脹、結束無休止的戰爭、改善食品安全或解決政府腐敗等問題而感到失望,反對黨或許會借此東風重新掌權。如果他們在衆議院獲得了足以推翻總統否決權的絕對多數席位呢?再假設到了2028年,一位反對黨總統當選,他可能會以"鳳凰涅槃"般的姿態崛起。而與此同時,某些爭議性政策,可能再次成爲現實。對此,部分選民或許會歡呼雀躍。
對於一個即將上臺的反對黨控制的政府來說,尋找現成的資金來滿足其支持者的需求是首要任務。而這不僅是反對黨,實際上任何政黨都難以避免這一邏輯。此時,政府手頭的比特幣儲備——一百萬枚靜靜躺在那裏,只需要一紙籤字,就可以被用作"提款機"。市場自然會擔憂這些比特幣何時、以何種方式被拋售。政府是會盡可能減少對市場的衝擊、最大化美元收益,還是會出於政治目的,故意打壓那些支持"橙色之人"的加密貨幣持有者?我們不得而知。但這種不確定性將嚴重打擊市場對比特幣及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的信心。
如果政府決定囤積包括其他加密貨幣在內的"垃圾幣"(shitcoins),這些加密貨幣將不可避免地被轉化爲一種強有力的政治工具。然而,作爲一項純粹的政治策略,政府真的會認真參與到加密社區中嗎?他們會捐款支持比特幣核心開發者的工作嗎?會運行比特幣節點嗎?或許有可能......但從目前關於BSR的討論來看,這更像是一個"買了就放着不管"的計劃。執政黨可能會看到比特幣價格飆升,然後宣布"任務完成",並借此機會在每盤 10,000 美元的豪華晚宴上向支持者募集更多競選資金。別去責怪玩家,責怪這個遊戲規則吧。然而,向"精靈"提出這樣的願望,可能會在兩年內給加密行業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拼湊式的加密法案
要理解一個加密貨幣持有者(Hodler)希望的監管政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看他們的投資組合。從我遠離"精靈"周圍喧囂的視角來看,那些在中心化加密金融中介機構中有大量投資的人,往往是最有可能實現其監管願望的羣體,因爲他們的聲音最大。不幸的是,那些致力於構建真正去中心化技術和應用的開發者,在這個週期中並沒有足夠的財力來參與政治博弈。當前最富有的加密從業者通常掌控着交易所、經紀服務或某種借貸平台。
因此,如果加密監管願望真的被滿足,可能會以一種復雜且帶有高度規範性的法規形式呈現,而只有那些資金雄厚的大型中心化公司才能承擔得起合規成本。這是因爲,唯一能夠理解這些法律的人,是那些在各種監管機構之間遊走的職業企業律師。而這些律師的收費可不便宜——每小時高達 2,000 美元。也許在某些地方這算是"白菜價",但在我看來,這可是一筆昂貴的花費。
這真的是更廣泛的加密社區希望得到的結果嗎?難道這一切只是爲了讓某些頭部交易所的CEO們更加富有?我並不是在批評他們;他們只是盡職盡責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通過建立壟斷結構來最大化股東價值,從而讓他們的業務脫穎而出。或許那些大型交易所和資管公司的股東確實希望看到這樣一個拼湊式的加密法案。但在我看來,這種法規並不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雖然它對加密行業沒有直接的負面影響,但也絕對談不上有任何積極作用。
對於那些因爲認爲某國擁有一個"對加密貨幣友好"的政府而選擇搬遷到這裏的創業者們,請務必三思而後行。如果你默許這樣的局面,你的創業公司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那些依靠復雜繁瑣的監管壁壘保護自己的壟斷企業,對真正的創新毫無興趣。他們會利用自己獨特的特權地位,將潛在的競爭者拒之門外。作爲創業者,你或許是乘坐商務艙飛抵目的地的,但最終離開時,很可能只能坐經濟艙回去。
許個願吧
如果讓我許願,我會希望什麼?我會告訴你答案。但按照我的風格,在揭曉之前,我們需要先回顧一下金融史,並結合我的視角來解讀某些關鍵事件。
問題的核心在於,爲什麼"精靈"會滿足我的願望,或者至少是一個接近的變體?"精靈"以及那些實際掌控國家運作的助手們,只會在我的願望有助於實現他們目標的情況下,才可能答應。
某位政治人物的兩位關鍵助手——財政部長和國務卿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改革全球經濟秩序,來鞏固美元的地位並維持國家霸權。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美元體系實際上由兩部分組成:一種是貨幣,另一種是儲備資產。自1944年布雷頓森林協議籤訂以來,美元一直是全球的儲備貨幣,但儲備資產的形式卻隨着時代的變遷而發生了變化。
美元體系的儲備資產演變
1944 - 1971:黃金
在這一時期,美元的價值被固定爲每盎司黃金35美元。那些與"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結盟的主權國家可以以這一價格用美元兌換黃金。
1971 - 1994:石油
爲了支付越南戰爭的龐大開支,以及其前任總統推行的大規模社會福利計劃,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決定終結金本位制。自此,儲備資產轉變爲石油美元。沙特阿拉伯成爲第一個明確同意以美元定價石油的國家,並將其石油收入的美元盈餘投資於美國國債。這一安排使得美國財政部能夠發行債券,而這些債券實際上由全球最大邊際石油生產國的石油流量作爲支撐。
1994 - 2025:全球出口國的外匯儲備
進入1980年代,美國通過提高石油產量和提升經濟的能源效率,大幅增強了自身的經濟韌性。而與此同時,中國以及亞洲"四小龍"的崛起,使得商品能夠以極低的成本生產出來,供美國和西歐的消費者消費。1994年,中國採取了大規模人民幣貶值的策略,正式加入了以出口換取外匯儲備的全球重商主義競賽。這些出口國被允許進入龐大的西方消費市場,但條件是必須以美元定價商品,並將盈餘美元投資於美國國債。
2025 - 未來:比特幣/黃金
然而,中國並不甘心繼續充當"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體系中的附屬角色。對於中國來說,20世紀是一個"屈辱的世紀",軟弱的清朝皇帝與列強籤訂了不平等條約,而接踵而至的兩次世界大戰和一場內戰更是讓國家陷入深淵。在歐洲文藝復興之前的漫長歷史中,中國曾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因此,中國共產黨(CCP)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視爲核心目標。實際上,"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理念並非美國獨有——中國自1949年以來就一直在追求自己的民族復興。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從一個低成本、低質量的制造國成功轉型爲一個低成本、高質量的生產國。然而,當中國領導層意識到,用盈餘購買更多的美國國債只會進一步鞏固其作爲美國"次級強國"的地位時,他們決定停止積累國債。在過去的默契下,每一美元的出口盈餘都必須用來購買等值的美國國債。然而,根據過去12個月的公開數據,中國雖然通過出口盈餘賺取了1萬億美元,但其美國國債儲備卻減少了140億美元。
這一趨勢也引起了其他出口國家的注意。在快速發展的全球南方國家中,大多數與中國的貿易額已經超過了與美國的貿易額,盡管這些貿易大多仍以美元計價。"去美元化"並不意味着完全拋棄美元,而是將盈餘投資於那些未被"美式和平"主導的資產,例如比特幣和黃金。這標志着全球經濟秩序的一種潛在轉型。
某些政治人物的助手們面臨着一個棘手的問題:他們需要設計一個新體系,既能保留美元作爲全球貿易的主要計價貨幣,又能找到一種合適的儲備資產,以維持美國國債市場的正常運轉。如果他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