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測試網:推動PoS區塊鏈成功的關鍵機制

robot
摘要生成中

探討激勵測試網:推動區塊鏈協議成功的關鍵力量

近年來,權益證明(PoS)區塊鏈日益盛行。這一趨勢體現在以太坊向PoS轉型、Cosmos生態系統的蓬勃發展,以及Aptos、Sui等新興PoS公鏈的崛起。

PoS機制依賴驗證者網路,這給項目帶來了兩大挑戰:首先,內部測試的價值有限,因爲網路依賴去中心化的外部參與方執行共識;其次,節點運營成本高昂,需要專業技能和精力投入。

這些因素催生了激勵測試網的興起。最早由Cosmos通過其Game of Stakes項目引入,這種機制允許在正式啓動核心功能前,以去中心化和低風險的方式測試區塊鏈。

激勵測試網的本質

激勵測試網通常是一個遊戲化的項目,鼓勵外部驗證者、開發者和其他用戶參與區塊鏈網路測試,並獲得獎勵。歷史上,此類測試網主要用於權益證明基礎設施的測試。成功的激勵測試網能夠:

  1. 培育強大的節點運營者網路,確保項目上線時的穩定性和去中心化程度。
  2. 模擬去中心化PoS網路,測試底層基礎設施,發現潛在問題。

參與者通常獲得協議原生代幣或穩定幣作爲獎勵。近期,激勵測試網的應用範圍已擴展到智能合約部署、治理投票、交易、跨鏈基礎設施、安全措施和通用協議使用等領域。

Coinlist撰文:爲什麼說激勵測試網是協議成功的重要推手?

構建激勵測試網的關鍵考量

明確目標

部署激勵測試網可以設定多種目標。首要任務是確定需要以去中心化方式測試的關鍵協議部分,然後考慮項目規模、準入條件和成功指標等因素。大多數項目專注於節點基礎設施的性能和安全性,但也可以設定其他目標。

例如,某DEX項目成功吸引了超過11,000名交易者參與,不僅驗證了交易所創造市場效率和確保流動性的能力,還發現並修復了一些重大漏洞。

設定準入門檻

準入條件確保參與者滿足最低標準。對驗證者的常見要求包括硬件配置、運營經驗和技術能力,有時還考慮地理多樣性。同時,確保足夠多的參與者也是實現網路充分去中心化的重要因素。不同項目的驗證者數量從100到2800多不等。

對於測試交易所功能和借貸協議的項目,準入門檻通常較低,因爲參與風險較小,獎勵可根據表現設置上限。

KYC是大多數激勵測試網項目的普遍要求,這有助於合規分配獎勵並預防女巫攻擊。

激勵正確行爲

激勵測試網的關鍵在於通過項目設計和獎勵機制確保:全面測試所有功能,並幫助參與者爲主網上線做好準備。

測試網通常分階段進行,逐步測試網絡各個部分。例如,某L1項目的測試網分爲至少三個階段:首先是驗證者搭建和代碼部署,然後是經濟機制和DeFi原語產品,最後是驗證者性能評估。

獎勵通常以主網上線後的原生代幣形式發放,部分項目也使用穩定幣。近期多個項目爲測試網分配了約1%的代幣供應量。

獎勵方式主要分爲兩類:基於裏程碑/任務和基於績效。前者根據完成特定任務或發現關鍵問題來獎勵參與者,有助於執行針對性的壓力測試。後者(如驗證者正常運行時間、交易性能或TVL最大化)有助於強化社區體驗,對網路成功上線至關重要。

此外,測試網可以設計爲對抗性或合作性。對抗性項目鼓勵參與者在特定範圍內協調攻擊,測試網絡面對真實威脅時的韌性。

利用測試網成果推動主網上線

測試網項目推動的社區建設和經驗積累對網路的成功啓動至關重要。驗證者獲得運營經驗,開發者熟悉工具和文檔,社區貢獻者編寫學習內容並提供支持,這些都有助於培養高質量社區。

項目方應持續與測試網參與者互動,直至主網上線後,以維持社區活力。一些項目通過發放贈款來進一步激勵工具開發,或爲優秀驗證者提供額外代幣激勵。部分項目甚至在多年內推出多個測試網項目,持續激發社區活力。

總之,激勵測試網作爲一種創新機制,在推動區塊鏈協議成功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精心設計和執行,它不僅能夠全面測試網絡功能,還能培育活躍的社區生態,爲項目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Coinlist撰文:爲什麼說激勵測試網是協議成功的重要推手?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SelfMadeRuggeevip
· 2小時前
PoS不过是场资本游戏罢了
回復0
链上资深吃瓜群众vip
· 08-10 07:57
pos就是这么卷啊
回復0
散户心理医生vip
· 08-10 07:51
Cosmos就是带动了这波浪潮老大哥
回復0
薄饼吃不起vip
· 08-10 07:44
币圈还得靠自己啊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