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虛擬貨幣案件價值認定困境:監管政策影響下的司法實踐探索
虛擬貨幣案件中的價值認定困境
近年來,涉及虛擬貨幣的刑事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除了常見的洗錢、詐騙、傳銷等復雜案件外,個人之間的虛擬貨幣糾紛也逐漸增多。這些案例爲相關刑事案件的辯護和偵辦提供了有益思路。
本文將通過一起投資糾紛引發的詐騙案例,探討涉虛擬貨幣刑事案件中的價值認定問題。
案情概要
2018年6月至7月間,鄭某以協助王某投資區塊鏈項目爲由,在北京市朝陽區騙取王某32枚比特幣和1000多枚以太幣。鄭某將所得比特幣轉售獲利164萬餘元。案發後,鄭某主動歸案。
法院審理後認定,鄭某以非法佔有爲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構成詐騙罪。最終判處鄭某有期徒刑十年,並處罰金二十萬元。
虛擬貨幣價值認定的困境
在涉虛擬貨幣的詐騙或集資詐騙案件中,準確認定涉案金額是一個關鍵問題。實務中存在多種做法,如以被害人購入價格、犯罪嫌疑人銷贓價格、市場交易價格或第三方機構評估價格等作爲依據。
然而,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在該案中明確指出:"虛擬貨幣價值問題受到國家法律法規及行業監管政策影響,不宜在個案中直接認定。"法院最終以被告人鄭某的銷贓所得164萬餘元作爲涉案金額。
政策背景與實務困境
2021年9月,國家多部委聯合發布的監管政策將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定性爲"非法金融活動",其中包括爲虛擬貨幣交易提供定價服務。這一政策引發了司法實務中的爭議。
一些觀點認爲,司法機關或其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價格認定屬於司法活動,不受上述禁令限制。另一種觀點則認爲,該政策是全面禁止性規定,未對司法活動作出豁免,因此司法機關的定價行爲也可能違反現行監管政策。
解決思路
朝陽區法院的做法提供了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原則上不主動進行涉案虛擬貨幣的價值認定。在存在銷贓金額的情況下,優先以此確定涉案金額。如無銷贓金額,則可考慮按購入價格、處置變現金額或司法鑑定評估金額等順序認定。
只有在確實無法通過其他方式確定涉案金額,且該金額對定罪量刑至關重要時,司法機關才可能主動對涉案虛擬貨幣進行定價。
結語
虛擬貨幣給法律帶來的挑戰前所未有。這種困境源於監管者對虛擬貨幣認知的局限性,試圖通過簡單的監管文件全面管控虛擬貨幣。然而,這不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還給執法和司法活動造成了諸多困擾。
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對相關監管政策進行修訂。如何修訂以及具體修訂內容,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