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幣的真正價值在於流通,而非囤積邁克爾·塞勒,你認識到所有價值存儲資產都存在缺陷,這迫使你關注唯一完美的資產。然而,這並不意味着你對交易媒介的重要性視而不見。從一個角度看,房地產市場規模龐大,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卻令人擔憂。如果你面臨保持數十億美元購買力的壓力,房產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然而,你對價值存儲的癡迷完全偏離了重點。比特幣最重要的方面在於它作爲交易媒介的功能。盡管當前法定貨幣系統日益將貨幣的功能分離,但這並不意味着應該如此。我理解,將比特幣定位爲交易媒介可能會引發爭議,其他貨幣擁護者可能會試圖阻止。如果他們選擇加入而非對抗,那將是理想的局面。這將使億萬富翁們相信他們可以投資比特幣,但僅僅將其用作價值存儲反而是在攻擊它。這種做法會將比特幣淪爲數字黃金2.0,失去其真正的潛力。沒有交易媒介就沒有價值存儲!交易媒介是首要的。你先接收交易,然後再存儲比特幣。如果價值存儲才是關鍵,想象一下宣布你丟失了比特幣私鑰的情景——你仍然可以完美地"存儲"它,但沒有了交易媒介功能,市場會抹去其虛構的法定價值。這種價值之所以存在,正是因爲它可以流通,仍然可以用作交易媒介。氧氣罐對生存至關重要,但呼吸更爲重要。價值存儲是次要的,依賴於交易能力。沒有交易能力,價值存儲就毫無意義。邁克爾,當你在阿根廷的百萬美元資產被稀釋90%時,你就親身體會到了這一點。你努力保值,不是因爲沒有預見到風險,而是因爲你無法將其用作交易媒介。確實,糟糕的價值存儲會削弱交易媒介,但爲什麼後者更重要?因爲交易能力是讓你做出反應的關鍵。到目前爲止,大多數接觸過比特幣的人都熟悉你推廣的那張圖表。你聲稱沒有比900萬億美元的純粹價值存儲更好的概念了,卻又立即稱比特幣是世界上流動性最強的市場之一,全天候運行。事實上,流動性意味着交易媒介。現在,讓我們分析一下這張圖表,從房地產市場開始。它的價值爲330萬億美元,但作爲交易媒介卻表現不佳,每年交易額僅爲1.3萬億美元。法規和稅收使房地產交易變得更加困難。盡管如此,由於它作爲價值存儲手段要好100多倍,億萬富翁們仍然青睞有加,越來越主導市場,將年輕一代排斥在外。房產的價值不僅來自其本身,還源於與週邊基礎設施的聯繫。修建道路、增加超市或加油站、連接電網,都會提升其價值。網路爲能源流入創造機會,增加了將能源轉化爲經濟價值的可能。因此,網路中的交易是增加房產價值的因素。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億萬富翁,擔心他人覬覦你的資源,你可能不希望在房產周圍建立龐大網路。你會優先考慮隱私,即使房產可能貶值,但目標轉向提高他人接觸你的成本,從而減少受到攻擊的機會。債券市場方面,作爲價值存儲手段,其價值達300萬億美元,每年交易量爲140萬億美元,新發行債券25萬億美元。這意味着作爲交換媒介的價值每年約佔總價值的50%。從這個角度看,它比房地產表現更好,但數據仍然表明人們主要將其視爲價值存儲手段。股票市場價值爲115萬億美元,交易額約175萬億美元。這表明其作爲交易媒介的優勢超過了價值存儲功能。以某科技公司股票爲例,你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它。去年它儲存了多少價值,通過它交易了多少價值?藝術品行業的年度交易量非常小,幾乎無法在圖表上顯示。與此同時,汽車和收藏品行業每年的交易量接近4萬億美元。這凸顯了它們主要被視爲價值存儲手段,但也揭示了房地產市場作爲交易媒介的表現有多差,甚至不如汽車市場。黃金愛好者們熱衷於宣傳黃金已存在5000多年,稱其爲終極價值存儲手段,但它僅佔價值存儲市場的1.78%。這表明,一旦失去交易媒介角色,它就容易被操縱。黃金擁有16萬億美元的價值,支持者們聲稱它可以儲存120萬億美元的資金。他們熱切希望大賺一筆,但市場並不認同,認爲有缺陷的法定貨幣比閃亮的金屬巖石高出十倍。那麼,黃金是否是更好的交易媒介?它每年的交易額爲54萬億美元,在衍生品的推動下,其交易媒介使用量是價值存儲角色的3.5倍。貨幣在資產價值存儲方面可能不佔主導地位,但它是迄今爲止最領先的交易媒介。其他價值存儲資產無法與之相比。如果美元(頂級貨幣)成爲純粹的價值存儲手段會怎樣?這將摧毀美元網路,隨着非美國資產網路介入以滿足需求,非美國資產的價值將上升。隨着時間推移,他們的價值存儲資產將升值,而美元資產將暴跌。全球貨幣總額約爲120萬億美元,但看看頂級央行的交易量:某支付系統約爲1182萬億美元,某結算系統約爲765萬億美元,某清算系統約爲145萬億美元,其他(部分)約爲500萬億美元(由於數據不完整而保守估計)。因此,雖然價值存儲是120萬億美元,但這些網路的交易媒介效用是其20多倍,約爲2.5萬億美元。如果包括20億無銀行帳戶的人,交易媒介價值會是多少?這會引發多少交易?如果微交易成爲可能,情況又會如何?比特幣在這一格局中處於什麼位置?主流觀點敦促持有者永遠不要出售,將比特幣定位爲價值存儲手段。然而,市場卻講述了不同的故事。2024年,比特幣的市值達到2萬億美元,而其第一層網路上交易的價值達到3.4萬億美元。考慮到閃電網絡(盡管其確切數字難以捉摸),總額可能接近4萬億美元。這表明,比特幣作爲交易媒介的作用是其價值存儲功能的兩倍。那麼,如果長期存在的"永遠持有"宣傳敘事開始消退,會發生什麼?由於法定貨幣存在缺陷,債券和股票充當了僞裝成貨幣的金融"工具"。這創造了一個市場,阻礙了大多數人保護自身財富,進一步分裂了貨幣的價值儲存功能。但這些工具的包容性有多強?或者它們只是從法定交易媒介中抽取價值,將其引導到特權個人、億萬富翁和其他需要囤積的人手中?全球範圍內,僅有10-20%的人接觸債券,主要通過養老金或投資基金間接接觸,而非直接投資。對於股票,15-25%的人口可以參與。這意味着高達80%的人類無法使用這些工具來保護自己,使他們容易受到剝削。將價值儲存與交易媒介分離會形成一種榨取者和被榨取者的動態。這放大了"坎蒂隆效應":那些能夠印制交易媒介的人購買了價值儲存資產,將80%或更多的人邊緣化。這是一個反饋循環,削弱了系統,擴大了貧富差距。印鈔越多,貨幣的價值儲存功能就越弱。系統中另一個關鍵因素是費用。通過銀行系統發送美元需要付費,這是一項服務,但從交易媒介轉換爲價值存儲工具時,費用更高。這在整個系統中造成了巨大摩擦,導致窮人無法存儲他們的價值。此時,交易媒介越來越多地變成了提取媒介,而非交易媒介。這也解釋了爲什麼價值存儲論在法定系統中更具吸引力。比特幣不像其他任何東西一樣假裝是錢;它是第一種不會像融化的冰塊一樣腐蝕且不歧視的人工貨幣。它是那些選擇它的人的錢。由於沒有印鈔機,因此沒有人想用它換取"更好"的價值存儲——沒有第二好的選擇。即使沒有比特幣的人也可以用它來塑造他們想要的生活。他們不再追逐金錢來存儲某種東西,而是在比特幣的基礎上構建任何可以豐富他們生活的東西。最重要的不是儲存價值,而是轉移價值。但要轉移價值,你首先需要儲存一些。再次強調,要儲存一些,就需要有人先按你的方式轉移一些。這就是爲什麼富人更喜歡不會像融化的冰塊一樣流失的資產。與此同時,那些剛開始職業生涯的人更注重獲得價值,而不是儲存他們還沒有的東西。爲什麼價值儲存論引起如此多關注?一個原因可能是其中涉及的努力。有了價值存儲,你可以購買和持有——不需要做任何工作來改善生活。而交易媒介要求你努力增加儲蓄,說服他人用比特幣支付你的商品或服務。另一個因素: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法定投資組合仍然超過比特幣投資。只有當比特幣超過法定持有量時,他們才會考慮用它來改善生活。這種轉變對世界上大部分缺乏儲蓄或資產的人來說並不困難。這或許可以解釋爲什麼當前系統拒絕讓他們退出,而是通過提供比特幣托管來推動依賴——用一種依賴換取另一種依賴。僵化也與對更多交易媒介的需求有關。你強烈支持僵化,但如果比特幣不用於接觸更多人,你就是在阻礙它的發展。與你不同,某國知道,要使其貨幣成爲世界儲備貨幣,他們必須廣泛分發以鎖定網路效應。他們認爲網路是僵化的關鍵,而且由於印制和共享帳單成本低廉,這很容易實現。對於比特幣,其絕對稀缺性要求平衡傳播和存儲的數量。不過,這並不意味着你不應該花費任何比特幣。在體內儲存脂肪的比喻確實強調了長期生存的重要性。然而,它忽視了在儲存脂肪之前需要穩定的食物攝入來維持生命。沒有收入,就沒有什麼可儲存的——所以交易是首要的。然而,對於不擔心飢餓的人來說,重點轉移到儲存食物以防變質。我一直強調這一點,以突出你對價值儲存的偏見,這會扭曲你的判斷並誤導他人。在我的比特幣之旅中,我確信了一點:追逐金錢會腐蝕你。比特幣改變了這一點——它阻止你無休止地追求金錢,讓你用它過你想要的生活。當你擁有了足夠多你想要的東西時會發生什麼?然後呢?有了比特幣,這完全可能實現,每個比特幣用戶都應該準備好應對這種情況的答案。然而,追逐金錢是一個無法填滿的無底洞。某經典著作稱貪財是萬惡之源。我同意,但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機制是什麼?追逐金錢——把它作爲首要任務,讓其他事情變得次要——就是一種機制。你不是在建立比特幣標準——你是在堆積一副牌。就像過去的黃金一樣,這一次你是在從個人和機構手中囤積比特幣,進一步鞏固法定標準。你不是在攻擊
比特幣的真正價值:交易媒介優於價值存儲
比特幣的真正價值在於流通,而非囤積
邁克爾·塞勒,你認識到所有價值存儲資產都存在缺陷,這迫使你關注唯一完美的資產。然而,這並不意味着你對交易媒介的重要性視而不見。從一個角度看,房地產市場規模龐大,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卻令人擔憂。如果你面臨保持數十億美元購買力的壓力,房產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你對價值存儲的癡迷完全偏離了重點。比特幣最重要的方面在於它作爲交易媒介的功能。盡管當前法定貨幣系統日益將貨幣的功能分離,但這並不意味着應該如此。我理解,將比特幣定位爲交易媒介可能會引發爭議,其他貨幣擁護者可能會試圖阻止。如果他們選擇加入而非對抗,那將是理想的局面。這將使億萬富翁們相信他們可以投資比特幣,但僅僅將其用作價值存儲反而是在攻擊它。這種做法會將比特幣淪爲數字黃金2.0,失去其真正的潛力。
沒有交易媒介就沒有價值存儲!交易媒介是首要的。你先接收交易,然後再存儲比特幣。如果價值存儲才是關鍵,想象一下宣布你丟失了比特幣私鑰的情景——你仍然可以完美地"存儲"它,但沒有了交易媒介功能,市場會抹去其虛構的法定價值。這種價值之所以存在,正是因爲它可以流通,仍然可以用作交易媒介。
氧氣罐對生存至關重要,但呼吸更爲重要。價值存儲是次要的,依賴於交易能力。沒有交易能力,價值存儲就毫無意義。邁克爾,當你在阿根廷的百萬美元資產被稀釋90%時,你就親身體會到了這一點。你努力保值,不是因爲沒有預見到風險,而是因爲你無法將其用作交易媒介。確實,糟糕的價值存儲會削弱交易媒介,但爲什麼後者更重要?因爲交易能力是讓你做出反應的關鍵。
到目前爲止,大多數接觸過比特幣的人都熟悉你推廣的那張圖表。你聲稱沒有比900萬億美元的純粹價值存儲更好的概念了,卻又立即稱比特幣是世界上流動性最強的市場之一,全天候運行。事實上,流動性意味着交易媒介。
現在,讓我們分析一下這張圖表,從房地產市場開始。它的價值爲330萬億美元,但作爲交易媒介卻表現不佳,每年交易額僅爲1.3萬億美元。法規和稅收使房地產交易變得更加困難。盡管如此,由於它作爲價值存儲手段要好100多倍,億萬富翁們仍然青睞有加,越來越主導市場,將年輕一代排斥在外。
房產的價值不僅來自其本身,還源於與週邊基礎設施的聯繫。修建道路、增加超市或加油站、連接電網,都會提升其價值。網路爲能源流入創造機會,增加了將能源轉化爲經濟價值的可能。因此,網路中的交易是增加房產價值的因素。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億萬富翁,擔心他人覬覦你的資源,你可能不希望在房產周圍建立龐大網路。你會優先考慮隱私,即使房產可能貶值,但目標轉向提高他人接觸你的成本,從而減少受到攻擊的機會。
債券市場方面,作爲價值存儲手段,其價值達300萬億美元,每年交易量爲140萬億美元,新發行債券25萬億美元。這意味着作爲交換媒介的價值每年約佔總價值的50%。從這個角度看,它比房地產表現更好,但數據仍然表明人們主要將其視爲價值存儲手段。
股票市場價值爲115萬億美元,交易額約175萬億美元。這表明其作爲交易媒介的優勢超過了價值存儲功能。以某科技公司股票爲例,你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它。去年它儲存了多少價值,通過它交易了多少價值?
藝術品行業的年度交易量非常小,幾乎無法在圖表上顯示。與此同時,汽車和收藏品行業每年的交易量接近4萬億美元。這凸顯了它們主要被視爲價值存儲手段,但也揭示了房地產市場作爲交易媒介的表現有多差,甚至不如汽車市場。
黃金愛好者們熱衷於宣傳黃金已存在5000多年,稱其爲終極價值存儲手段,但它僅佔價值存儲市場的1.78%。這表明,一旦失去交易媒介角色,它就容易被操縱。黃金擁有16萬億美元的價值,支持者們聲稱它可以儲存120萬億美元的資金。他們熱切希望大賺一筆,但市場並不認同,認爲有缺陷的法定貨幣比閃亮的金屬巖石高出十倍。那麼,黃金是否是更好的交易媒介?它每年的交易額爲54萬億美元,在衍生品的推動下,其交易媒介使用量是價值存儲角色的3.5倍。
貨幣在資產價值存儲方面可能不佔主導地位,但它是迄今爲止最領先的交易媒介。其他價值存儲資產無法與之相比。如果美元(頂級貨幣)成爲純粹的價值存儲手段會怎樣?這將摧毀美元網路,隨着非美國資產網路介入以滿足需求,非美國資產的價值將上升。隨着時間推移,他們的價值存儲資產將升值,而美元資產將暴跌。全球貨幣總額約爲120萬億美元,但看看頂級央行的交易量:某支付系統約爲1182萬億美元,某結算系統約爲765萬億美元,某清算系統約爲145萬億美元,其他(部分)約爲500萬億美元(由於數據不完整而保守估計)。因此,雖然價值存儲是120萬億美元,但這些網路的交易媒介效用是其20多倍,約爲2.5萬億美元。如果包括20億無銀行帳戶的人,交易媒介價值會是多少?這會引發多少交易?如果微交易成爲可能,情況又會如何?
比特幣在這一格局中處於什麼位置?主流觀點敦促持有者永遠不要出售,將比特幣定位爲價值存儲手段。然而,市場卻講述了不同的故事。2024年,比特幣的市值達到2萬億美元,而其第一層網路上交易的價值達到3.4萬億美元。考慮到閃電網絡(盡管其確切數字難以捉摸),總額可能接近4萬億美元。這表明,比特幣作爲交易媒介的作用是其價值存儲功能的兩倍。那麼,如果長期存在的"永遠持有"宣傳敘事開始消退,會發生什麼?
由於法定貨幣存在缺陷,債券和股票充當了僞裝成貨幣的金融"工具"。這創造了一個市場,阻礙了大多數人保護自身財富,進一步分裂了貨幣的價值儲存功能。但這些工具的包容性有多強?或者它們只是從法定交易媒介中抽取價值,將其引導到特權個人、億萬富翁和其他需要囤積的人手中?
全球範圍內,僅有10-20%的人接觸債券,主要通過養老金或投資基金間接接觸,而非直接投資。對於股票,15-25%的人口可以參與。這意味着高達80%的人類無法使用這些工具來保護自己,使他們容易受到剝削。將價值儲存與交易媒介分離會形成一種榨取者和被榨取者的動態。這放大了"坎蒂隆效應":那些能夠印制交易媒介的人購買了價值儲存資產,將80%或更多的人邊緣化。這是一個反饋循環,削弱了系統,擴大了貧富差距。印鈔越多,貨幣的價值儲存功能就越弱。
系統中另一個關鍵因素是費用。通過銀行系統發送美元需要付費,這是一項服務,但從交易媒介轉換爲價值存儲工具時,費用更高。這在整個系統中造成了巨大摩擦,導致窮人無法存儲他們的價值。此時,交易媒介越來越多地變成了提取媒介,而非交易媒介。這也解釋了爲什麼價值存儲論在法定系統中更具吸引力。
比特幣不像其他任何東西一樣假裝是錢;它是第一種不會像融化的冰塊一樣腐蝕且不歧視的人工貨幣。它是那些選擇它的人的錢。由於沒有印鈔機,因此沒有人想用它換取"更好"的價值存儲——沒有第二好的選擇。即使沒有比特幣的人也可以用它來塑造他們想要的生活。他們不再追逐金錢來存儲某種東西,而是在比特幣的基礎上構建任何可以豐富他們生活的東西。
最重要的不是儲存價值,而是轉移價值。但要轉移價值,你首先需要儲存一些。再次強調,要儲存一些,就需要有人先按你的方式轉移一些。這就是爲什麼富人更喜歡不會像融化的冰塊一樣流失的資產。與此同時,那些剛開始職業生涯的人更注重獲得價值,而不是儲存他們還沒有的東西。
爲什麼價值儲存論引起如此多關注?一個原因可能是其中涉及的努力。有了價值存儲,你可以購買和持有——不需要做任何工作來改善生活。而交易媒介要求你努力增加儲蓄,說服他人用比特幣支付你的商品或服務。另一個因素: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法定投資組合仍然超過比特幣投資。只有當比特幣超過法定持有量時,他們才會考慮用它來改善生活。這種轉變對世界上大部分缺乏儲蓄或資產的人來說並不困難。這或許可以解釋爲什麼當前系統拒絕讓他們退出,而是通過提供比特幣托管來推動依賴——用一種依賴換取另一種依賴。
僵化也與對更多交易媒介的需求有關。你強烈支持僵化,但如果比特幣不用於接觸更多人,你就是在阻礙它的發展。與你不同,某國知道,要使其貨幣成爲世界儲備貨幣,他們必須廣泛分發以鎖定網路效應。他們認爲網路是僵化的關鍵,而且由於印制和共享帳單成本低廉,這很容易實現。對於比特幣,其絕對稀缺性要求平衡傳播和存儲的數量。不過,這並不意味着你不應該花費任何比特幣。
在體內儲存脂肪的比喻確實強調了長期生存的重要性。然而,它忽視了在儲存脂肪之前需要穩定的食物攝入來維持生命。沒有收入,就沒有什麼可儲存的——所以交易是首要的。然而,對於不擔心飢餓的人來說,重點轉移到儲存食物以防變質。我一直強調這一點,以突出你對價值儲存的偏見,這會扭曲你的判斷並誤導他人。
在我的比特幣之旅中,我確信了一點:追逐金錢會腐蝕你。比特幣改變了這一點——它阻止你無休止地追求金錢,讓你用它過你想要的生活。當你擁有了足夠多你想要的東西時會發生什麼?然後呢?有了比特幣,這完全可能實現,每個比特幣用戶都應該準備好應對這種情況的答案。然而,追逐金錢是一個無法填滿的無底洞。某經典著作稱貪財是萬惡之源。我同意,但它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機制是什麼?追逐金錢——把它作爲首要任務,讓其他事情變得次要——就是一種機制。
你不是在建立比特幣標準——你是在堆積一副牌。就像過去的黃金一樣,這一次你是在從個人和機構手中囤積比特幣,進一步鞏固法定標準。你不是在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