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AI视频生成技术突破 Web3面临新机遇与挑战
AI视频生成技术的突破与Web3的关联
近期AI领域最显著的进展莫过于多模态视频生成技术的突破。这一技术从最初的纯文本生成视频,发展到如今能整合文本、图像和音频的全链路生成。
几个值得关注的技术突破案例包括:
某大型科技公司开源的EX-4D框架,能将普通视频转换为自由视角的4D内容,用户认可度超过70%。这项技术使得普通视频可以自动生成任意角度的观看效果,这在过去需要专业的3D建模团队才能实现。
某搜索引擎公司的"绘想"平台声称可以用一张图片生成10秒"电影级"质量的视频。不过,这一说法的真实性还有待验证。
某国际科技巨头的Veo技术可同步生成4K视频和环境音。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实现了真正的语义层面匹配,能够在复杂场景下实现画面动作和声音的精确对应。
某短视频平台的ContentV技术,拥有80亿参数,可在2.3秒内生成1080p视频,成本为3.67元/5秒。虽然成本控制不错,但在复杂场景的生成质量上还有提升空间。
这些技术突破在视频质量、生成成本和应用场景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从技术角度看,多模态视频生成的复杂度是指数级的,涉及大量像素点、时序连贯性、音频同步和3D空间一致性等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模块化分解和大模型分工协作来实现。
在成本方面,通过优化推理架构,包括分层生成策略、缓存复用机制和动态资源分配等方法,大幅降低了生成成本。
这些技术进步对传统视频制作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AI技术将原本需要大量设备、场地、演员和后期制作的流程压缩到简单的提示词输入和几分钟等待,并且能实现传统拍摄难以达到的效果。这可能会促进整个创作者经济的重新洗牌。
那么,这些Web2 AI技术的变革与Web3 AI有何关联呢?
算力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多模态视频生成需要多样化的算力组合,这为分布式闲置算力、各类分布式微调模型、算法和推理平台创造了新的需求。
数据标注需求增强。生成专业级视频需要精准的场景描述、参考图像、音频风格、摄像机运动轨迹和光照条件等专业数据。Web3的激励机制可以鼓励专业人士提供高质量的数据素材。
AI技术向模块化协作发展,这本身就是对去中心化平台的新需求。未来,算力、数据、模型和激励机制可能会形成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推动Web3 AI和Web2 AI场景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