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式和平许愿公司的比特币愿望位于佛罗里达州的美式和平许愿公司每天都接待大量"许愿者"。加密货币行业人士也像其他人一样排队等候,希望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位喜怒无常的"精灵"——被称为"橙色之人"的主人,每周都在他那乡村风与夜总会风格结合的私人俱乐部中"开庭",伴随着80年代经典流行音乐,周围簇拥着一群阿谀奉承者。精灵本身并无善恶之分,我们真正需要评判的是许愿者的愿望是否合理。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有关于"错误愿望"的道德故事,那些试图通过捷径获得成功、财富或幸福的愿望,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些故事的核心寓意是:生活中没有"捷径按钮",所有的美好都源于努力和付出。在全球加密货币行业中,有两个备受关注的"愿望"值得讨论——一个是建立比特币战略储备(Bitcoin Strategic Reserve, BSR),另一个是推动美式和平风格的加密货币监管。从整体来看,许多加密从业者希望政府通过印钞购买比特币,作为国家储备的一部分,同时希望为他们所持有的加密相关业务建立有利的监管壁垒。我认为,这些愿望是错误的方向。我们应该选择更艰难但更有意义的道路,向"精灵"提出一个即使下一届政府(无论其政治党派如何)上台后也无法轻易推翻的请求。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将论证为何BSR和拼凑出来的加密监管法案对行业发展而言,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全球范围内,都会带来负面影响。随后,我将为那些每天排队等待向这位"橙色精灵"许愿的人们提供一些建议,告诉他们应该许哪些更有价值的愿望。## 比特币战略储备(Bitcoin Strategic Reserve, BSR)任何可以被购买的东西,同样也可以被出售。当政府囤积某种资产时,其核心问题在于,这种买卖行为通常是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利益。在当前全球经济体系的框架下,比特币能为政府带来什么直接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比特币不过是另一种金融资产。虽然一些读者可能认为比特币是"史上最坚硬的货币",由"唯一的真神"中本聪创造,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那位"精灵"(暗指政治人物)的行动并不是源于对神灵的敬仰,而是为了迎合那些将他送上权力宝座的选民群体。假设特朗普真的成功建立了一个比特币战略储备(BSR)。政府按照某位参议员的提议,购买了一百万枚比特币。结果会如何?比特币价格迅速飙升,市场陷入狂热,但随着政府完成购买,比特币的"只涨不跌"趋势也戛然而止。时间快进两到四年。到2026年,选民可能因为特朗普未能有效控制通胀、结束无休止的战争、改善食品安全或解决政府腐败等问题而感到失望,反对党或许会借此东风重新掌权。如果他们在众议院获得了足以推翻总统否决权的绝对多数席位呢?再假设到了2028年,一位反对党总统当选,他可能会以"凤凰涅槃"般的姿态崛起。而与此同时,某些争议性政策,可能再次成为现实。对此,部分选民或许会欢呼雀跃。对于一个即将上台的反对党控制的政府来说,寻找现成的资金来满足其支持者的需求是首要任务。而这不仅是反对党,实际上任何政党都难以避免这一逻辑。此时,政府手头的比特币储备——一百万枚静静躺在那里,只需要一纸签字,就可以被用作"提款机"。市场自然会担忧这些比特币何时、以何种方式被抛售。政府是会尽可能减少对市场的冲击、最大化美元收益,还是会出于政治目的,故意打压那些支持"橙色之人"的加密货币持有者?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不确定性将严重打击市场对比特币及整个加密货币行业的信心。如果政府决定囤积包括其他加密货币在内的"垃圾币"(shitcoins),这些加密货币将不可避免地被转化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工具。然而,作为一项纯粹的政治策略,政府真的会认真参与到加密社区中吗?他们会捐款支持比特币核心开发者的工作吗?会运行比特币节点吗?或许有可能......但从目前关于BSR的讨论来看,这更像是一个"买了就放着不管"的计划。执政党可能会看到比特币价格飙升,然后宣布"任务完成",并借此机会在每盘 10,000 美元的豪华晚宴上向支持者募集更多竞选资金。别去责怪玩家,责怪这个游戏规则吧。然而,向"精灵"提出这样的愿望,可能会在两年内给加密行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拼凑式的加密法案要理解一个加密货币持有者(Hodler)希望的监管政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他们的投资组合。从我远离"精灵"周围喧嚣的视角来看,那些在中心化加密金融中介机构中有大量投资的人,往往是最有可能实现其监管愿望的群体,因为他们的声音最大。不幸的是,那些致力于构建真正去中心化技术和应用的开发者,在这个周期中并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参与政治博弈。当前最富有的加密从业者通常掌控着交易所、经纪服务或某种借贷平台。因此,如果加密监管愿望真的被满足,可能会以一种复杂且带有高度规范性的法规形式呈现,而只有那些资金雄厚的大型中心化公司才能承担得起合规成本。这是因为,唯一能够理解这些法律的人,是那些在各种监管机构之间游走的职业企业律师。而这些律师的收费可不便宜——每小时高达 2,000 美元。也许在某些地方这算是"白菜价",但在我看来,这可是一笔昂贵的花费。这真的是更广泛的加密社区希望得到的结果吗?难道这一切只是为了让某些头部交易所的CEO们更加富有?我并不是在批评他们;他们只是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通过建立垄断结构来最大化股东价值,从而让他们的业务脱颖而出。或许那些大型交易所和资管公司的股东确实希望看到这样一个拼凑式的加密法案。但在我看来,这种法规并不能改变现有的行业格局。虽然它对加密行业没有直接的负面影响,但也绝对谈不上有任何积极作用。对于那些因为认为某国拥有一个"对加密货币友好"的政府而选择搬迁到这里的创业者们,请务必三思而后行。如果你默许这样的局面,你的创业公司很可能会以失败告终。那些依靠复杂繁琐的监管壁垒保护自己的垄断企业,对真正的创新毫无兴趣。他们会利用自己独特的特权地位,将潜在的竞争者拒之门外。作为创业者,你或许是乘坐商务舱飞抵目的地的,但最终离开时,很可能只能坐经济舱回去。## 许个愿吧如果让我许愿,我会希望什么?我会告诉你答案。但按照我的风格,在揭晓之前,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金融史,并结合我的视角来解读某些关键事件。问题的核心在于,为什么"精灵"会满足我的愿望,或者至少是一个接近的变体?"精灵"以及那些实际掌控国家运作的助手们,只会在我的愿望有助于实现他们目标的情况下,才可能答应。某位政治人物的两位关键助手——财政部长和国务卿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革全球经济秩序,来巩固美元的地位并维持国家霸权。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美元体系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一种是货币,另一种是储备资产。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签订以来,美元一直是全球的储备货币,但储备资产的形式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变化。## 美元体系的储备资产演变**1944 - 1971:黄金**在这一时期,美元的价值被固定为每盎司黄金35美元。那些与"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结盟的主权国家可以以这一价格用美元兑换黄金。**1971 - 1994:石油**为了支付越南战争的庞大开支,以及其前任总统推行的大规模社会福利计划,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决定终结金本位制。自此,储备资产转变为石油美元。沙特阿拉伯成为第一个明确同意以美元定价石油的国家,并将其石油收入的美元盈余投资于美国国债。这一安排使得美国财政部能够发行债券,而这些债券实际上由全球最大边际石油生产国的石油流量作为支撑。**1994 - 2025:全球出口国的外汇储备**进入1980年代,美国通过提高石油产量和提升经济的能源效率,大幅增强了自身的经济韧性。而与此同时,中国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使得商品能够以极低的成本生产出来,供美国和西欧的消费者消费。1994年,中国采取了大规模人民币贬值的策略,正式加入了以出口换取外汇储备的全球重商主义竞赛。这些出口国被允许进入庞大的西方消费市场,但条件是必须以美元定价商品,并将盈余美元投资于美国国债。**2025 - 未来:比特币/黄金**然而,中国并不甘心继续充当"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体系中的附属角色。对于中国来说,20世纪是一个"屈辱的世纪",软弱的清朝皇帝与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而接踵而至的两次世界大战和一场内战更是让国家陷入深渊。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前的漫长历史中,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因此,中国共产党(CCP)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视为核心目标。实际上,"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的理念并非美国独有——中国自1949年以来就一直在追求自己的民族复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从一个低成本、低质量的制造国成功转型为一个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国。然而,当中国领导层意识到,用盈余购买更多的美国国债只会进一步巩固其作为美国"次级强国"的地位时,他们决定停止积累国债。在过去的默契下,每一美元的出口盈余都必须用来购买等值的美国国债。然而,根据过去12个月的公开数据,中国虽然通过出口盈余赚取了1万亿美元,但其美国国债储备却减少了140亿美元。这一趋势也引起了其他出口国家的注意。在快速发展的全球南方国家中,大多数与中国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与美国的贸易额,尽管这些贸易大多仍以美元计价。"去美元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美元,而是将盈余投资于那些未被"美式和平"主导的资产,例如比特币和黄金。这标志着全球经济秩序的一种潜在转型。某些政治人物的助手们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他们需要设计一个新体系,既能保留美元作为全球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又能找到一种合适的储备资产,以维持美国国债市场的正常运转。如果他们真
比特币储备与监管愿景:加密行业应许下更有价值的愿望
美式和平许愿公司的比特币愿望
位于佛罗里达州的美式和平许愿公司每天都接待大量"许愿者"。加密货币行业人士也像其他人一样排队等候,希望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位喜怒无常的"精灵"——被称为"橙色之人"的主人,每周都在他那乡村风与夜总会风格结合的私人俱乐部中"开庭",伴随着80年代经典流行音乐,周围簇拥着一群阿谀奉承者。
精灵本身并无善恶之分,我们真正需要评判的是许愿者的愿望是否合理。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有关于"错误愿望"的道德故事,那些试图通过捷径获得成功、财富或幸福的愿望,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这些故事的核心寓意是:生活中没有"捷径按钮",所有的美好都源于努力和付出。
在全球加密货币行业中,有两个备受关注的"愿望"值得讨论——一个是建立比特币战略储备(Bitcoin Strategic Reserve, BSR),另一个是推动美式和平风格的加密货币监管。从整体来看,许多加密从业者希望政府通过印钞购买比特币,作为国家储备的一部分,同时希望为他们所持有的加密相关业务建立有利的监管壁垒。我认为,这些愿望是错误的方向。我们应该选择更艰难但更有意义的道路,向"精灵"提出一个即使下一届政府(无论其政治党派如何)上台后也无法轻易推翻的请求。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将论证为何BSR和拼凑出来的加密监管法案对行业发展而言,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全球范围内,都会带来负面影响。随后,我将为那些每天排队等待向这位"橙色精灵"许愿的人们提供一些建议,告诉他们应该许哪些更有价值的愿望。
比特币战略储备(Bitcoin Strategic Reserve, BSR)
任何可以被购买的东西,同样也可以被出售。当政府囤积某种资产时,其核心问题在于,这种买卖行为通常是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利益。在当前全球经济体系的框架下,比特币能为政府带来什么直接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比特币不过是另一种金融资产。虽然一些读者可能认为比特币是"史上最坚硬的货币",由"唯一的真神"中本聪创造,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那位"精灵"(暗指政治人物)的行动并不是源于对神灵的敬仰,而是为了迎合那些将他送上权力宝座的选民群体。
假设特朗普真的成功建立了一个比特币战略储备(BSR)。政府按照某位参议员的提议,购买了一百万枚比特币。结果会如何?比特币价格迅速飙升,市场陷入狂热,但随着政府完成购买,比特币的"只涨不跌"趋势也戛然而止。
时间快进两到四年。到2026年,选民可能因为特朗普未能有效控制通胀、结束无休止的战争、改善食品安全或解决政府腐败等问题而感到失望,反对党或许会借此东风重新掌权。如果他们在众议院获得了足以推翻总统否决权的绝对多数席位呢?再假设到了2028年,一位反对党总统当选,他可能会以"凤凰涅槃"般的姿态崛起。而与此同时,某些争议性政策,可能再次成为现实。对此,部分选民或许会欢呼雀跃。
对于一个即将上台的反对党控制的政府来说,寻找现成的资金来满足其支持者的需求是首要任务。而这不仅是反对党,实际上任何政党都难以避免这一逻辑。此时,政府手头的比特币储备——一百万枚静静躺在那里,只需要一纸签字,就可以被用作"提款机"。市场自然会担忧这些比特币何时、以何种方式被抛售。政府是会尽可能减少对市场的冲击、最大化美元收益,还是会出于政治目的,故意打压那些支持"橙色之人"的加密货币持有者?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不确定性将严重打击市场对比特币及整个加密货币行业的信心。
如果政府决定囤积包括其他加密货币在内的"垃圾币"(shitcoins),这些加密货币将不可避免地被转化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工具。然而,作为一项纯粹的政治策略,政府真的会认真参与到加密社区中吗?他们会捐款支持比特币核心开发者的工作吗?会运行比特币节点吗?或许有可能......但从目前关于BSR的讨论来看,这更像是一个"买了就放着不管"的计划。执政党可能会看到比特币价格飙升,然后宣布"任务完成",并借此机会在每盘 10,000 美元的豪华晚宴上向支持者募集更多竞选资金。别去责怪玩家,责怪这个游戏规则吧。然而,向"精灵"提出这样的愿望,可能会在两年内给加密行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拼凑式的加密法案
要理解一个加密货币持有者(Hodler)希望的监管政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他们的投资组合。从我远离"精灵"周围喧嚣的视角来看,那些在中心化加密金融中介机构中有大量投资的人,往往是最有可能实现其监管愿望的群体,因为他们的声音最大。不幸的是,那些致力于构建真正去中心化技术和应用的开发者,在这个周期中并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参与政治博弈。当前最富有的加密从业者通常掌控着交易所、经纪服务或某种借贷平台。
因此,如果加密监管愿望真的被满足,可能会以一种复杂且带有高度规范性的法规形式呈现,而只有那些资金雄厚的大型中心化公司才能承担得起合规成本。这是因为,唯一能够理解这些法律的人,是那些在各种监管机构之间游走的职业企业律师。而这些律师的收费可不便宜——每小时高达 2,000 美元。也许在某些地方这算是"白菜价",但在我看来,这可是一笔昂贵的花费。
这真的是更广泛的加密社区希望得到的结果吗?难道这一切只是为了让某些头部交易所的CEO们更加富有?我并不是在批评他们;他们只是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通过建立垄断结构来最大化股东价值,从而让他们的业务脱颖而出。或许那些大型交易所和资管公司的股东确实希望看到这样一个拼凑式的加密法案。但在我看来,这种法规并不能改变现有的行业格局。虽然它对加密行业没有直接的负面影响,但也绝对谈不上有任何积极作用。
对于那些因为认为某国拥有一个"对加密货币友好"的政府而选择搬迁到这里的创业者们,请务必三思而后行。如果你默许这样的局面,你的创业公司很可能会以失败告终。那些依靠复杂繁琐的监管壁垒保护自己的垄断企业,对真正的创新毫无兴趣。他们会利用自己独特的特权地位,将潜在的竞争者拒之门外。作为创业者,你或许是乘坐商务舱飞抵目的地的,但最终离开时,很可能只能坐经济舱回去。
许个愿吧
如果让我许愿,我会希望什么?我会告诉你答案。但按照我的风格,在揭晓之前,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金融史,并结合我的视角来解读某些关键事件。
问题的核心在于,为什么"精灵"会满足我的愿望,或者至少是一个接近的变体?"精灵"以及那些实际掌控国家运作的助手们,只会在我的愿望有助于实现他们目标的情况下,才可能答应。
某位政治人物的两位关键助手——财政部长和国务卿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革全球经济秩序,来巩固美元的地位并维持国家霸权。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美元体系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一种是货币,另一种是储备资产。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签订以来,美元一直是全球的储备货币,但储备资产的形式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变化。
美元体系的储备资产演变
1944 - 1971:黄金
在这一时期,美元的价值被固定为每盎司黄金35美元。那些与"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结盟的主权国家可以以这一价格用美元兑换黄金。
1971 - 1994:石油
为了支付越南战争的庞大开支,以及其前任总统推行的大规模社会福利计划,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决定终结金本位制。自此,储备资产转变为石油美元。沙特阿拉伯成为第一个明确同意以美元定价石油的国家,并将其石油收入的美元盈余投资于美国国债。这一安排使得美国财政部能够发行债券,而这些债券实际上由全球最大边际石油生产国的石油流量作为支撑。
1994 - 2025:全球出口国的外汇储备
进入1980年代,美国通过提高石油产量和提升经济的能源效率,大幅增强了自身的经济韧性。而与此同时,中国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使得商品能够以极低的成本生产出来,供美国和西欧的消费者消费。1994年,中国采取了大规模人民币贬值的策略,正式加入了以出口换取外汇储备的全球重商主义竞赛。这些出口国被允许进入庞大的西方消费市场,但条件是必须以美元定价商品,并将盈余美元投资于美国国债。
2025 - 未来:比特币/黄金
然而,中国并不甘心继续充当"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体系中的附属角色。对于中国来说,20世纪是一个"屈辱的世纪",软弱的清朝皇帝与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而接踵而至的两次世界大战和一场内战更是让国家陷入深渊。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前的漫长历史中,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因此,中国共产党(CCP)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视为核心目标。实际上,"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的理念并非美国独有——中国自1949年以来就一直在追求自己的民族复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从一个低成本、低质量的制造国成功转型为一个低成本、高质量的生产国。然而,当中国领导层意识到,用盈余购买更多的美国国债只会进一步巩固其作为美国"次级强国"的地位时,他们决定停止积累国债。在过去的默契下,每一美元的出口盈余都必须用来购买等值的美国国债。然而,根据过去12个月的公开数据,中国虽然通过出口盈余赚取了1万亿美元,但其美国国债储备却减少了140亿美元。
这一趋势也引起了其他出口国家的注意。在快速发展的全球南方国家中,大多数与中国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与美国的贸易额,尽管这些贸易大多仍以美元计价。"去美元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美元,而是将盈余投资于那些未被"美式和平"主导的资产,例如比特币和黄金。这标志着全球经济秩序的一种潜在转型。
某些政治人物的助手们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他们需要设计一个新体系,既能保留美元作为全球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又能找到一种合适的储备资产,以维持美国国债市场的正常运转。如果他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