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件之后,区块链正在吞噬世界十多年前,一篇文章宣告了软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世界。此后,我们见证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诞生了众多市值过千亿的公司。如今,这一观点仍然适用,人工智能正以新的方式重塑世界,甚至有观点认为AI正在吞噬软件。然而,在区块链技术诞生十多年后,我们终于迎来了"区块链吞噬世界"的开端,这个起点就是美股代币化的实现。虽然美股代币化并非新鲜事物,但现在参与的不再仅限于纯加密圈的公司,而是包括知名互联网企业在内的更广泛参与者。最近,一家知名在线交易平台宣布在欧洲推出基于某区块链网络的股票代币交易服务,并代币化部分未上市公司股权,引发金融圈广泛关注。目前,全球加密市场总市值约为3.4万亿美元,而全球股票市场总市值约为135万亿美元,两者相差近40倍。换言之,股票代币化的潜在市场规模高达135万亿美元,并且随着市值增长,这一上限还会不断提高。尽管目前股票代币化的市场占比可能不到0.1%,但一旦突破3%,就可能标志着行业迎来真正的爆发式增长。这正是新兴交易公司瞄准的未来,也是区块链的真正增长点。如果这一趋势得以实现,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带来的冲击可能不亚于"软件吞噬世界"的影响。预计未来1-2年将是这一领域的野蛮生长期,更多公司将加入竞争,同时也会推动传统金融服务公司转型。然而,股票代币化并非区块链的终点。一位业内知名人士预测,全球数字资本市场有望从2万亿美元增长至280万亿美元,数字资产市场(不含比特币)则可能从1万亿美元增长至590万亿美元。当前,我们面临三个重要转折点:全球范围内对稳定币的追捧、国债和货币市场基金上链规模的持续增长,以及股票代币化的开始。这些发展共同指向了一个可能的未来——"万物上链"。尽管这一愿景曾在多年前被提出,从早期的证券型代币发行到现在的实物资产上链和股票代币化,我们终于来到了一个临界点。虽然这些数据现在看来可能有些不切实际,但这就像十年前预言比特币会达到10万美元一样充满戏剧性和看似荒谬。而今天,比特币已经突破11万美元,并持续刷新历史新高。在可预见的未来,区块链正在重塑资产的呈现形式和价值传输方式,而人工智能则在重塑信息捕获方式并带来生产力变革。这两项技术都经历了超过10年的潜伏期,从无人问津到泡沫充斥,再到价值重塑,或许现在正是它们真正爆发的前夜。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项技术的发展背景惊人地相似,都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积累。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泡沫膨胀,再到如今的价值重估,似乎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正在酝酿。那么,谁将成为下一个进军股票代币化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我们拭目以待。
区块链吞噬世界 美股代币化开启万物上链新纪元
软件之后,区块链正在吞噬世界
十多年前,一篇文章宣告了软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世界。此后,我们见证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诞生了众多市值过千亿的公司。如今,这一观点仍然适用,人工智能正以新的方式重塑世界,甚至有观点认为AI正在吞噬软件。
然而,在区块链技术诞生十多年后,我们终于迎来了"区块链吞噬世界"的开端,这个起点就是美股代币化的实现。
虽然美股代币化并非新鲜事物,但现在参与的不再仅限于纯加密圈的公司,而是包括知名互联网企业在内的更广泛参与者。最近,一家知名在线交易平台宣布在欧洲推出基于某区块链网络的股票代币交易服务,并代币化部分未上市公司股权,引发金融圈广泛关注。
目前,全球加密市场总市值约为3.4万亿美元,而全球股票市场总市值约为135万亿美元,两者相差近40倍。换言之,股票代币化的潜在市场规模高达135万亿美元,并且随着市值增长,这一上限还会不断提高。
尽管目前股票代币化的市场占比可能不到0.1%,但一旦突破3%,就可能标志着行业迎来真正的爆发式增长。这正是新兴交易公司瞄准的未来,也是区块链的真正增长点。
如果这一趋势得以实现,区块链和加密货币带来的冲击可能不亚于"软件吞噬世界"的影响。预计未来1-2年将是这一领域的野蛮生长期,更多公司将加入竞争,同时也会推动传统金融服务公司转型。
然而,股票代币化并非区块链的终点。一位业内知名人士预测,全球数字资本市场有望从2万亿美元增长至280万亿美元,数字资产市场(不含比特币)则可能从1万亿美元增长至590万亿美元。
当前,我们面临三个重要转折点:全球范围内对稳定币的追捧、国债和货币市场基金上链规模的持续增长,以及股票代币化的开始。这些发展共同指向了一个可能的未来——"万物上链"。尽管这一愿景曾在多年前被提出,从早期的证券型代币发行到现在的实物资产上链和股票代币化,我们终于来到了一个临界点。
虽然这些数据现在看来可能有些不切实际,但这就像十年前预言比特币会达到10万美元一样充满戏剧性和看似荒谬。而今天,比特币已经突破11万美元,并持续刷新历史新高。
在可预见的未来,区块链正在重塑资产的呈现形式和价值传输方式,而人工智能则在重塑信息捕获方式并带来生产力变革。这两项技术都经历了超过10年的潜伏期,从无人问津到泡沫充斥,再到价值重塑,或许现在正是它们真正爆发的前夜。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项技术的发展背景惊人地相似,都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积累。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泡沫膨胀,再到如今的价值重估,似乎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正在酝酿。
那么,谁将成为下一个进军股票代币化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