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于大市场边缘的变革性力量近二十年来,风险投资领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互联网泡沫破裂到智能手机的普及,从社交媒体的兴起到加密货币的诞生,每一个时代都带来了独特的投资机遇。一家成立于2004年的风投公司在这段时间里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他们共管理了14支基金,其中包括8支早期核心基金、2支气候相关基金和4支机会型基金。他们的投资覆盖了230多个项目,涉及社交媒体、市场平台、开发者工具、教育、医疗、金融科技、Web3、去中心化系统以及能源与气候等多个领域。回顾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投资主题始终围绕着能够引发范式转移的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刻展开:- 2003-2004年,互联网应用层的构建成为焦点,之前的基础设施投资在此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21世纪中期,构建新型网络(如社交网络和市场平台)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方向。- 2010年代初,随着基础网络的巩固,投资重点转向垂直细分网络(如教育和医疗领域)、新基础设施层(开发者工具、金融科技)以及去中心化计算系统(区块链和加密市场)。- 2010年代末,互联网应用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投资开始关注如何利用这些应用扩大对关键资源(如知识、资本和福利)的获取,并寻找增强对这些核心系统信任的机会。- 接近2020年,随着气候危机加剧,投资重点转向那些不仅致力于缓解气候变化影响,更重要的是加速能源转型并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创业项目。- 如今,大语言模型(LLMs)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关软件的应用范围和实用性大幅提升,同时也凸显了建立新形式数字信任的必要性。纵观这20年跨越不同时期和领域的投资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持续贯穿的投资理念:投资于那些源自技术和社会变革压力下的大市场边缘领域。这一投资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边缘性大市场的边缘往往是新思想和新方法最容易萌芽的地方。处于边缘的初创公司可能一开始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有潜力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挑战现有企业。例如,早期的社交媒体看似与传统媒体无关;早期的加密货币也不像是在挑战现有金融体系;许多面向消费者的学习产品似乎并未直接与传统教育系统竞争。新技术使过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成为可能。回过头来看,这些新兴行为可能显得平淡无奇,但在它们刚出现时并非如此,需要通过实验性探索来验证。快速试错是取得进步的最佳途径,但改变一个行业绝非易事,因为既有机构和已占据市场的参与者往往会对变革持怀疑甚至抵制态度。"边缘"策略,如消费者优先、生产型消费者、开发者优先和开源模式,能够绕过市场把关者,为自由实验创造条件。这正是这些策略的魅力所在。2. 变革压力技术和社会压力可能会打破现有的市场结构,为新公司和网络以创新方式满足市场需求创造机会窗口。技术压力可能包括新兴技术和平台,如新操作系统、加密资产和人工智能技术栈。最强大的技术压力往往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常常是现有企业难以追赶的结构性变革。社会压力可能包括气候危机、公众对社会机构信任的丧失,或社会规范和态度的变化等全球性因素。这些压力可能迅速引发此前难以想象或被认为不太可能发生的行为变化。当这些压力汇聚时,原本稳定的市场结构可能会变得动荡。初创公司有机会根据这些压力调整自身定位,即使处于不利地位也能与传统企业抗衡。投资者需要持续关注这些压力,并为初创公司寻找其中蕴含的机遇。展望未来20年的投资格局:随着全球变化加速、新技术不断涌现和成熟,投资理念可能会有新的发展,但核心框架仍将围绕在变革压力推动下的大型市场边缘寻找机会。对于那些秉持相同理念的创始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在市场边缘不断探索和创新,或许就能发现下一个改变世界的伟大idea。
20年投资路:聚焦大市场边缘的变革力量
投资于大市场边缘的变革性力量
近二十年来,风险投资领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互联网泡沫破裂到智能手机的普及,从社交媒体的兴起到加密货币的诞生,每一个时代都带来了独特的投资机遇。
一家成立于2004年的风投公司在这段时间里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他们共管理了14支基金,其中包括8支早期核心基金、2支气候相关基金和4支机会型基金。他们的投资覆盖了230多个项目,涉及社交媒体、市场平台、开发者工具、教育、医疗、金融科技、Web3、去中心化系统以及能源与气候等多个领域。
回顾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投资主题始终围绕着能够引发范式转移的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刻展开:
2003-2004年,互联网应用层的构建成为焦点,之前的基础设施投资在此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21世纪中期,构建新型网络(如社交网络和市场平台)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方向。
2010年代初,随着基础网络的巩固,投资重点转向垂直细分网络(如教育和医疗领域)、新基础设施层(开发者工具、金融科技)以及去中心化计算系统(区块链和加密市场)。
2010年代末,互联网应用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投资开始关注如何利用这些应用扩大对关键资源(如知识、资本和福利)的获取,并寻找增强对这些核心系统信任的机会。
接近2020年,随着气候危机加剧,投资重点转向那些不仅致力于缓解气候变化影响,更重要的是加速能源转型并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创业项目。
如今,大语言模型(LLMs)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关软件的应用范围和实用性大幅提升,同时也凸显了建立新形式数字信任的必要性。
纵观这20年跨越不同时期和领域的投资历史,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持续贯穿的投资理念:
投资于那些源自技术和社会变革压力下的大市场边缘领域。
这一投资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市场的边缘往往是新思想和新方法最容易萌芽的地方。处于边缘的初创公司可能一开始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有潜力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挑战现有企业。
例如,早期的社交媒体看似与传统媒体无关;早期的加密货币也不像是在挑战现有金融体系;许多面向消费者的学习产品似乎并未直接与传统教育系统竞争。
新技术使过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成为可能。回过头来看,这些新兴行为可能显得平淡无奇,但在它们刚出现时并非如此,需要通过实验性探索来验证。快速试错是取得进步的最佳途径,但改变一个行业绝非易事,因为既有机构和已占据市场的参与者往往会对变革持怀疑甚至抵制态度。
"边缘"策略,如消费者优先、生产型消费者、开发者优先和开源模式,能够绕过市场把关者,为自由实验创造条件。这正是这些策略的魅力所在。
技术和社会压力可能会打破现有的市场结构,为新公司和网络以创新方式满足市场需求创造机会窗口。
技术压力可能包括新兴技术和平台,如新操作系统、加密资产和人工智能技术栈。最强大的技术压力往往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常常是现有企业难以追赶的结构性变革。
社会压力可能包括气候危机、公众对社会机构信任的丧失,或社会规范和态度的变化等全球性因素。这些压力可能迅速引发此前难以想象或被认为不太可能发生的行为变化。
当这些压力汇聚时,原本稳定的市场结构可能会变得动荡。初创公司有机会根据这些压力调整自身定位,即使处于不利地位也能与传统企业抗衡。投资者需要持续关注这些压力,并为初创公司寻找其中蕴含的机遇。
展望未来20年的投资格局:随着全球变化加速、新技术不断涌现和成熟,投资理念可能会有新的发展,但核心框架仍将围绕在变革压力推动下的大型市场边缘寻找机会。
对于那些秉持相同理念的创始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在市场边缘不断探索和创新,或许就能发现下一个改变世界的伟大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