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Web3开发者如何规避传销刑事风险 谨慎应对敏感项目
Web3技术开发者如何规避传销刑事风险
近年来,随着Web3行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程序员和智能合约开发者参与到各类区块链项目中。然而,一些打着"区块链激励"、"GameFi收益"等名义的项目,实质上可能涉及传销机制,存在法律风险。
从近期公开的司法案例来看,即便技术人员未直接参与推广宣传,但如果承担了关键的技术开发工作,仍可能被认定为传销活动的共犯。一些程序员因设计Token模型或部署分层奖励合约,最终被判定为"对传销活动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员。
在这种情况下,Web3技术从业者有必要提高警惕,了解潜在的法律风险。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技术人员涉案的判断标准
在虚拟货币传销案件中,司法机关判断是否构成传销共犯,主要看两点:一是是否通过技术手段为传销模式提供了实质支持,二是是否具备主观明知。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不仅项目发起人和操盘手,凡是"对传销活动的实施、传销组织的扩大等起关键作用的人员"都可能被认定为组织者、领导者。这为追究技术人员刑事责任提供了法律依据。
有效辩护的关键要素
是否明知项目构成传销模式。如果只是按要求完成一次性开发,未接触项目整体运作逻辑,可以主张缺乏主观故意。
是否存在意思联络。如果未参与项目架构设计和制度制定,没有联合开发和推广行为,可以否认与平台方形成犯意联络。
是否获取项目利益。若未持有平台币、未领取返利,也未担任顾问等特殊身份,可据此争取从轻处理。
开发内容是否具备中性。如果只开发通用系统功能,而非专门设计返佣逻辑,可争取无罪甚至不起诉。
技术人员的自保措施
项目初期识别传销特征,如多级返佣、静态收益等。
明确技术边界,保留沟通记录、合同、代码交付等证据。
避免参与项目运营、推广等边缘行为。
发现资金风险及时止损,固定相关证据。
在合作中严格划分职责,不介入敏感环节。
总之,Web3技术人员应提高风险意识,在项目合作中明确自身定位,做好证据留存,这是降低涉案风险的关键。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合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