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区块链价格机制:从比特币到NEST的去中心化演进
区块链价格机制的演进与挑战
在区块链发展过程中,去中心化的价格博弈机制一直是被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近年来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蓬勃发展,业内外人士才开始对链上价格机制有了初步认知和探索。如何在区块链上生成更符合其本质的价格变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比特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区块链项目,开创了"区块链"的概念。2010年,一位程序员用10000枚BTC兑换两张披萨券,首次为比特币赋予了价格。这次交易虽然只是两个人之间的均衡,但标志着比特币货币交易属性的萌芽。
随后,数字货币交易所应运而生,为BTC爱好者提供了交易场所。矿工、投资者、投机者等各方参与者的博弈,逐步完善了比特币的一般均衡属性。然而,随着比特币热度上升和传统金融的介入,中心化交易所的不透明性也日益凸显。
中心化交易所与链上交互存在明显差异。交易所的计算单位是毫秒,而区块链是以区块为单位。这种割裂导致我们无法准确评估交易所提供的价格数据。尤其在缺乏有效监管的加密领域,数据造假难以避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比特币白皮书发布,提出了一个不基于"信任"的协议构想。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质,实现了无需信任任何第三方的资产转移。这种高度安全但效率较低的机制,与传统金融领域形成鲜明对比。
对于加密资产而言,价格机制即定价过程。比特币的定价由各类参与者的市场博弈决定。这个复杂的博弈过程能否像转账一样,以去中心化方式在链上生成?随着去中心化程度提高、参与者增多,其安全性和承载能力是否会相应提升?
以太坊的可编程特性为DeFi创新提供了机会。当前大多数DeFi协议都需要使用链上价格数据,如抵押借贷的平仓价格、交易闪兑的实时价格等。目前主流做法是使用预言机从中心化交易所获取价格数据,但这与区块链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本质相悖。
NEST Protocol选择延续比特币的去中心化路线,通过非合作博弈方式在链上同步生成价格信息。任何人都可以对NEST系统中的价格进行验证和套利,被验证的价格才会被录入系统。这种机制类似比特币网络中的交易确认过程,参与者越多,系统越安全,所能承载的资金规模也越大。
去中心化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区块链作为一门科学,需要不断提出假说、归纳、证明和证伪。价格博弈机制延续区块链去中心化精神的假说虽然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方向是正确的。毕竟在区块链领域,成功的样本还不多见。未来,如何将链上原生资产的价格信息流更好地应用到传统领域,仍需要持续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