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從項目方角度看上幣難題:數據造假與傳統認知的碰撞
項目上幣之路的反思
在最近進行品牌和主網升級以及換幣過程中,我們與多家交易平台進行了接觸。作爲一個從2017年就開始構建的項目,我們對這些標準流程已經相當熟悉。除了必要的合規程序和代碼審計外,主要考慮的是市場預算、新增用戶和流量,以及如何讓現有用戶受益等方面。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項目方需要流動性和新的交易場所,而交易平台則需要用戶和交易量。
然而,在與交易平台的研究部門溝通時,我們遇到了一些有趣的情況。他們提出了幾個可能導致我們無法上幣或需要增加預算的問題。我想分享其中幾個值得討論的點:
首先,他們認爲我們的數據和熱度不足,特別是在社交媒體和鏈上數據方面。這讓我感到困惑,因爲作爲專業的研究部門,他們應該能夠識別數據的真實性。例如,一個擁有幾十萬粉絲的社交帳號,但每條推文只有幾千瀏覽量和不到10條評論,這顯然不合理。同樣,鏈上數據中大量復雜的打包交易也不符合普通用戶的行爲模式。特別是在AI數據標注領域,由於其固有的門檻和成本,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的標注活動,除非完全忽視成本或者目的並非數據本身。
其次,他們強調了投資機構背書的重要性。作爲一個運營了6年多的項目,我們一直依靠自身資金發展,從未接受外部投資。在我們看來,這種純社區驅動、沒有機構控制的模式應該是值得贊賞的。然而,在研究部門眼中,這反而成了缺乏正統機構背書、不合法和缺乏熱度的表現。
第三,關於代幣流通量和估值的問題。我們的代幣已經全部解鎖,市值等於完全稀釋估值,其中近70%的代幣鎖定在驗證節點中。研究部門認爲這可能帶來巨大的拋售壓力。但實際上,作爲一個純社區驅動的項目,誰會大規模拋售呢?況且,我們的項目已經存在多年,如果要拋售,爲什麼要等到現在?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市值和完全稀釋估值不到1億美元,對於一個擁有實際業務、產品、客戶和收入的AI數據層項目來說,這個估值並不高。相比之下,那些剛上線就達到10億美元估值的項目,才更值得關注其未來的拋售壓力。
這些經歷讓我反思,現在的加密貨幣行業似乎變了味道。流量造假、數據作假、項目換皮,甚至出現了所謂的"創始人換皮",以及通過空投給工作室然後交給做市商出售等操作,竟然成了項目上幣的基本套路。
我認爲,上幣過程應該更像早期的風險投資,重點應該放在團隊的實力和項目的潛力上。如果上幣都依賴於這些針對交易所和風投的技巧和操作,那麼這些項目的長期發展前景實在令人擔憂。
作爲行業的老兵,我們了解這些手段,但我們選擇不去使用。因爲這些做法最終只會讓工作室、灰產和投機者受益,而犧牲的是新進散戶的利益、開發者的專注度,以及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回想2017/2018年ICO時代,盡管資源匱乏,但社區討論的焦點都是如何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如何推廣到市場,以及在發生黑客攻擊時如何互幫互助。那時介紹風投和交易所上幣機會都是無償的,而現在則充斥着各種回扣、介紹費和管理費。
真心懷念那個純粹的時代和純粹的我們。